洋县多举措夯实民政兜底根基 全力助推乡村振兴

今年以来,洋县民政局全面贯彻落实市县关于防返贫监测帮扶及民政兜底成果巩固提升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各项决策部署,高站位谋划社会救助工作,多举措凝聚困难群众救助合力,以乡村振兴为抓手统领民政事业高质量发展。

细化救助政策,筑牢兜底根基为巩固提升脱贫攻坚民政兜底成果,接续推进乡村振兴。县民政局依据省市相关政策,先后细化出台《洋县民政局关于印发陕西省最低生活保障工作规程的通知》《洋县民政局关于印发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实施方案》《洋县民政局关于印发巩固拓展脱贫攻坚兜底保障成果进一步加强困难群众基本生活保障工作实施方案》《洋县民政局印发关于特困人员认定办法的通知》《洋县民政局2021年乡村振兴实施方案》。

聚焦困难群体,强化政策落实今年以来,县民政局持续聚焦困难群体不断强化政策落实。一是城乡低保和特困供养等困难对象年度复审排查成效明显。对当前所有享受城乡低保、特困供养对象开展全面复审,对其他低收入家庭、残疾对象、重病对象等困难群众开展专项排查,全县农村低保保障722115332人,排查后清退135367人,新增481864人。特困供养对象15451545人,排查后清退2828人,新增3434人。困难对象排查不漏一户一人,不断强化民政兜底保障成果。二是全县边缘易致贫户、脱贫监测户、突发严重困难户应保尽保。全县边缘易致贫户3881218人,其中纳入低保231663人,纳入特困供养99人,享受残疾人生活补贴119人,享受残疾人护理补贴61人,享受孤儿政策1人。脱贫不稳定户3321150人,其纳入低保207705人,纳入特困供养88人,享受残疾人生活补贴153人,享受残疾人护理补贴66人。突发严重困难户1960人,纳入低保1332人,享受残疾生活补贴7人,享受残疾人护理补贴1人。三是城乡低保边缘家庭监管保障有力推进。全县认定农村低保边缘家庭8502653人,城市低保边缘家庭76185人,城乡低保边缘家庭认定工作常态化推进。建立健全全县低保边缘家庭信息数据库,认定后的城乡低保边缘家庭成为民政救助、医疗救助、教育救助等专项救助的重点对象。城乡低保、特困人员供养、城乡低保边缘家庭等分层分类的救助对象和救助体系日趋完善,城乡低保边缘家庭监管保障有力推进。

凝聚救助合力,提升兜底成果一是推行社会救助掌上办理,及时受理困难对象诉求。在全县宣传推广社会救助掌上办,关注微信“e救助”使困难群众足不出户一部手机即可查询救助政策、保障对象、申请救助。县民政局和镇办专人对网上申请的救助信息第一时间核实受理,符合条件的及时纳入救助保障范围,使救助申请更便捷,受理响应更迅速,服务保障更贴心。截至目前,社会救助网上申请审核受理城乡低保、特困人员供养、临时救助、低保边缘家庭共计4262人次,基本实现困难群众求助网上自助申请,实现了让信息多跑路让群众少跑腿。二是强化行业部门数据共享,主动发现困难对象。主动加强与医保、残联、乡村振兴部门衔接,每月开展信息比对,将重病、重残患者,新致贫返贫户信息第一时间反馈给镇办进行核实,符合条件的困难群众第一时间纳入救助保障范围。三是依托各类监督渠反馈,解决信访群众生活难题。依托各级督查督办、媒体监督、12345政府服务平台、12317防返贫监测和乡村振兴咨询服务平台、信访渠道等掌握困难群众反映诉求,舆情热点等信息,拓宽风险预警渠道,对反馈的社会救助方面问题及时调查核实,家庭困难的群体都及时纳入了保障范围,有效维护社会大局稳定。

持续对标补短,助推乡村振兴下一步,我们将持续落实落细救助政策,织密筑牢民政兜底保障网。一是持续落实好农村低保、特困供养、残疾人两项补贴等社会救助政策,持续提升社会救助规范化精细化程度,持续巩固提升民政兜底成效。二是坚持困难群众救助保障资金按月足额发放,兜住兜牢兜准困难群众生活底线。三是加大政策宣传培训落实督导力度,常态化开展社会救助政策落实对标补短,织密筑牢民政兜底网,全力助推乡村全面振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