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走进洋县 新闻中心 政府信息公开 政务服务 互动交流 专题专栏

深学细悟“千万工程”经验 打造宜居宜业和美乡村洋县样板

近年来,洋县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的重要论述精神,深学细悟“千万工程”经验,全县上下建立协同联动的责任体系,健全多元投入的工作体系,凝聚全社会关心支持、共同参与的强大合力,聚焦三项关键环节,有效整治三个重点方面,持续抓牢三条发展命脉,做强做硬三大基础支撑,切实提升三类治理效能,着力打造宜居宜业和美乡村洋县样板。

重点抓好“三项关键环节”。统筹考量乡村生产、生活、生态的融合,坚持科学规划先行、有序建设,实现精细管理。编制示范村、重点村“多规合一”村庄规划34个,强化基础设施“硬”支撑、公共服务“软”支撑、数字网络“云”支撑,推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不断拓展绿水青山向金山银山转化的通道。创新建设智慧乡村APP治理模式,推广应用清单制、积分制、数字化等有效措施,促进农村既充满活力又稳定有序。

有效整治“三个重点方面”。扎实推进厕所革命、污水处理、垃圾治理,抓好农村环境整治,全面提升村容村貌。常态化开展村庄清洁行动,充分调动群众积极性,全面清理私搭乱建,彻底整治残垣断壁,清除卫生死角,因地制宜开展绿化美化,引导群众主动参与“最美庭院”“文明示范户”评选,积极开展“红黑榜”晾晒、流动红旗曝光、积分制激励等,营造了浓厚整治氛围。积分制运行213个村,培育美丽家园示范户1.68万户,开展培训158场次7652人、宣讲1124余场次。

持续抓牢“三条发展命脉”。打造特色优势产业,培育多元经营主体,完善利益联结机制,促进群众增收致富。继续发挥好有机产业这一最大的优势,在扩大黑米、食用菌等单项名品的种植面积上下功夫,大力发展稻渔综合种养,持续完善“1+5+N”农业发展布局,落实产业发展项目113个7026万元,狠抓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引进培育农产品精深加工企业43家,积极发展乡村民宿、休闲观光、康养旅游、农村电商、非遗研学等新产业新模式,加快形成“农业+”多业态融合发展态势。在联农带农方面,充分发挥村集体经济组织的牵头作用,抓好致富带头人培育,把农村资产资源整合起来、产业平台利用起来、返乡能人组织起来,形成更多产业带动型主体,培育龙头企业9家、专业合作社及家庭农场50余家。在完善利益联结机制上,鼓励经营主体采取订单生产、吸纳就业、以工代赈等联农带农模式,让群众既能务工挣工资、又能年底分红利,实施联村共建8个村。持续加强农村“三资”管理,规范清理农村集体经济合同12630份,不断健全监管体系,巩固清理整治成果,盘活用好农村集体资产2.25亿元,最大程度发挥效益。

做强做硬“三大基础支撑”。加快完善基础设施、公共服务、数字网络等基本要素,让群众共享数字化发展成果。巩固拓展“四好农村路”示范县建设成果,深入实施道路提升、供水保障、电网升级等工程,推进水电路气讯等公共基础设施向村覆盖、向户延伸,更好满足群众生产生活需求,完成宜居农房建设216户,全面实施洋县江南城乡供水一体化工程,新建5G基站2个,实施30户以上自然村(组)硬化路36条,公共服务水平得到了大幅提升。持续推动教育、医疗、养老等公共服务重心下移、资源下沉,加强农村“一老一小”社会化服务建设,不断完善农村中小学、村卫生室、互助幸福院等惠民场所功能,健全农村“三留守”人员和残疾人关爱服务机制,着力构建全面覆盖、普惠共享、城乡一体的基本公共服务体系,有序推进城乡融合发展。

切实提升“三类治理效能”。发挥好自治引领作用、法治保障作用、德治支撑作用,不断提升乡村治理效能。一是建强基层堡垒。优化提升“五星创建、双强争优”活动,着力整顿软弱涣散村党组织,选优配强基层党组织领导班子特别是党组织书记,更好发挥基层党组织的领导核心作用。建立完善村级后备力量培育储备机制,加强村务管理、产业发展、应急处突等培训,不断提升镇村干部能力,示范村创建完成一类党组织达标29个。二是提升治理水平。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浦江经验”,用好“二级网格、风险台账、群众动员”三个机制,完善诉求表达、协商议事等制度机制,引导村民自己说事、议事、主事,激发自治活力。完善矛盾纠纷源头预防、排查预警、多元化解机制,推动矛盾纠纷防范关口前移,实现就地化解。强力推进网格化“乱点乱象”整治,着力实施综治视联网到村,推行“汉智通”平台管理,开展普法宣传活动193场次,化解矛盾纠纷416件,优化村规民约,推进移风易俗,培树文明乡风,乡村治理水平不断提升。三是倡树文明新风。加强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等公共文化阵地建设,发挥好“一约五会”和村规民约的约束引导作用,加大力度整治陋习,推动农村移风易俗,培树市级、县级乡风文明村32个。积极开展“最美家庭”等先进典型评选活动,发挥模范带动作用,用身边事来教育身边人,让文明新风落地生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