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走进洋县 新闻中心 政府信息公开 政务服务 互动交流 专题专栏

洋县特色农业高质量发展谱新篇

今年以来,洋县把加快发展有机、品牌、设施、智慧、观光“五个农业”和农业产业集群作为推动特色农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举措,通过园区引领、龙头企业带动、合作社衔接、特色产业村承载,持续推进农业强县建设步伐。

组建专家院士工作站,充分挖掘农业科技人才资源,统筹财政衔接资金、农业专项资金和社会资本,洋县全力支持产业集群打造和“五个农业”发展。同时,该县成立由县长任组长,县委副书记、分管副县长任副组长的洋县农业产业发展工作领导小组,先后出台招商引资优惠政策和打造百亿级特色农业产业集群实施方案等文件,将“五个农业”发展纳入部门和镇(街道)年度目标责任考核重点评价指标,坚决扛牢产业发展促农增收的政治责任。

聚力打造全国一流的有机产业集群和优质有机产品供给基地,洋县深入实施三年行动规划,推动“一县一策”首位产业发展,累计建设有机基地115个,打造生产标杆示范基地10个、有机产品标杆示范加工生产线10条,建成全国最大的有机厚朴、有机牡丹基地,认证有机产品15大类11318.23万亩、4.31万吨。

以龙亭镇智慧农业产业示范园、马畅镇宇畅源智慧渔业智能系统为样板,洋县积极探索遥感监测、物联网测控、大数据分析等技术应用,努力提升“四情”(墒情、苗情、虫情、灾情)监测能力。将大数据、信息系统、智能装备与传统农业中的土地、动植物、生产工具等要素深度融合,全县建成智能化种植基地16个、智能化养殖基地9个、智能生产线5条、“智慧农业数字乡村”示范村1个。

洋县创新开发设施化基质栽培有机蓝莓新模式,实现品质、产量大幅提升,在西安中亚峰会作为伴手礼赠送外宾,深受好评。围绕设施农业发展,该县聚焦技术改进、规模扩大、品种多元、设施完善等维度发力,建成日光温室及镀锌钢管塑料大棚1709个,发展设施蔬菜1.03万亩,设施食用菌装袋量20万架950万袋。新建标准化生猪、肉牛养殖圈舍23栋,23900平方米。改扩建蛋鸡养殖圈舍2座50000平方米。扩建林麝设施养殖基地1处,建成农产品冷链集配中心1座,仓储保鲜设施27个,总储藏量达到1万吨以上。

坚持做大做强“洋县有机”“朱鹮”“洋县黑米”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加快构建“区域公用品牌+企业品牌+产品品牌”农业品牌体系,健全品牌运营机制,强化品牌市场营销。洋县先后在经济发达地区、苏陕协作区设立前置仓、直营专卖店等品牌专营店26个,依托阿里巴巴、京东、832消费扶贫等发展电商企业78家,个体电商200余户,组织参加2024亚洲国际有机产品博览会、杨凌农高会等产销对接活动,截至三季度农产品线上销售额达到1.14亿元。“洋县黑米”和“朱鹮之原有机洋县”公用品牌影响力逐步扩大。

聚焦“农耕体验型、文旅融合型、种养结合型、文化聚集型、休闲康养型”观光农业新业态的发展,洋县涌现出蔬果采摘、亲水乐园、康体运动相结合的洋州云阳三产融合示范园,还有以农业生产、观鸟赏花、民宿体验相结合的八里关镇漫花山庄,有机猕猴桃、荷蛙种养与农耕体验、蔡伦纸文化相结合的龙亭田园综合体,以及城乡结合网红打卡、休闲、集散、壮大村集体经济为一体的醉美柳山,还有有机黄金梨、有机油牡丹与休闲观光相结合的朱鹮梨园景区等,走出了特色农业发展的新路子。同时,打造了北部环线、南部环线、华阳旅游专线等精品休闲观光线路7条、精品民宿3处、精品示范园5个。

引导龙头企业、各类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等新型经营主体与小农户建立稳定、有效的利益联结机制,拓展劳务用工、土地流转、收益分红、订购帮销、同步同业等带农增收模式,形成企业、合作社和脱贫户、小农户在产业链上优势互补、分工合作的格局。该县培育联农带农经营主体147家,2024年累计带动1.98万户农户增收,其中脱贫户和监测对象5016户。

截至目前,年度内已实施特色产业发展项目60个,总投入1.37亿元,打造了“五个农业”市级示范园区13个、县级示范点35个,发展(认定)国家级及省、市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26家,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797个,培育家庭农场280家,打造特色产业村75个,培育高素质农民1171人。前三季度,洋县有机农业产值已达到13.94亿元,预计全年完成农牧渔业总产值78.4亿元,实现一产增加值45.25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