洋县聚力打造中药材产业发展强县

按照全市发展“茶药菌畜渔”产业发展思路,洋县将中药产业发展列入推进乡村振兴的主导产业,以科技为支撑,以市场为导向,以企业为带动,打造为目标,全力推进中药材产业高质量发展,构建具有洋县特色的中药材发展新格局,取得了显著成效。上半年完成中药材种植16.86万亩,11590吨,目前全县中药材种植面积17.3万亩,产量1.87万吨,位居全市首位。林下种植面积5.8万亩中药材有机认证11.03万亩,其中有机厚朴8.6万亩,新型经营主体达37家,中药材种苗繁育基地3个,加工企业9家,蜜环菌生产4家企业,中药材已成为我县群众增收、乡村振兴的主导产业之一。

积极争取国家中药材产业集群项目扶持2025年至2028年,积极争取中药材产业集群建设专项资金4200万元,总投资达到1.6亿元。2025年项目总投资4880万元,申请中央财政资金1200万元,对设施设备、生产线进行升级改进,提升生产加工能力,项目建成后将对洋县中药材产业高质量发展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

强化技术服务加快中药材基地建设。充分利用9名中高级职称专业技术人员优势,组建中药材专家服务团,开展技术服务指导13次、积极组织制订洋县道地中药材生产种植标准和《中药材种植技术规范》2项,解决生产技术难题3个。重点建设以厚朴、山茱萸、香橼等木本药材为主的有机中药材基地,指导全县中药材产业区域布局、结构调整、品种改良、质量提升及标准化生产,推进“一镇一品”“一域一品”,稳定西北地区面积最大的有机厚朴之乡有机山茱萸之乡截至目前,全县新建誉友信公司中药材林下种植基地1000亩,关帝镇黄连生产基地200亩,金水镇黄柏基地150亩,溢水镇药树坝天麻基地500亩,磨子桥镇张家坝天麻基地100亩,黄安镇界牌村石菖蒲基地100亩。

重点项目持续推进。2025年策划包装中药材重点项目3个,其中陕西汉阳健康中药科技有限公司,占地16.6亩,总投资额5300万元。建设有机山茱萸深加工生产线1条,加工车间、销售、展示、培训用房8000平方米,附属设施2000平方米,有机中药材基地1万亩。该项目采用“公司+合作社+基地+科技”的模式,充分发挥本地盛产山茱萸的区位优势,延伸中药材链条,打造有机中药材品牌,形成“以特色产业培育龙头企业,以主体延伸带动产业提升”的发展格局。该项目建成运营将成为有机山茱萸生态产品生产者、供应者、引领者,对推进“一县一策”战略具有重要意义和深远影响。项目建成后预计可实现年产值3亿元,新增就业岗位60个,带动群众月均增收1500元。

加大中药材生产加工经营主体培育力度促进种质资源保护与开发利用积极调研本县中药材资源,提高保护意识,坚持保护与开发有机协调并重。对中药材企业及基地加强有机生产规程的执行监督,定期到企业、基地进行巡查及档案检查,确保严格执行有机生产技术规程。建设陕西省中药材“定制药园”连翘、银杏2新培育中药材加工主体:桑溪镇金华村建设中药材加工场1个,主要加工桔梗,葛根等,黄安镇华沟村建立蜜环菌生产厂1个,主要生产蜜环菌,天麻萌发菌,金水镇周家台村建设蜜环菌生产厂1个,年产菌种60万袋有力促进洋县中药材资源保护与开发利用。

加大招商引资和宣传推介力度,提升中药材产业的市场影响力加大对洋县本地药材的对外宣传力度,聚焦“有机洋县”,强化有机中药材品牌建设。围绕三个年活动,积极招引实力较大的医药企业来洋县考察中药材生产基地、生态环境、投资环境等,共洋县中药材产业不断发展。上半年,组建中药材外出招商小分队1个,成员5名,由县农业农村局牵头外出招商,先后考察了河北以岭药业、神威药业上海凯宝就基地建设、订单中药材达成初步意向

下一步,将以有机中药材基地建设为抓手,在提质增效生产加工上下功夫,加强标准化、品牌化建设,瞄准质量不松劲,强化生产、加工、流通、市场营销等环节,不断延链补链强链,培育壮大区域品牌,聚力打造中药材强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