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艺表演、移风易俗宣讲、义诊体检、定制家风家训,活动非常精彩,对群众有很大教育引导作用!”近日,洋县“强基工程——文艺助力基层精神文明建设活动”走进黄安镇,以移风易俗为主题,在闫堡村、何家村举行活动,闫堡村党支部书记许鹏高兴地为活动点赞。当天,该镇近千名群众享受了一道丰盛的文化套餐。一幕幕暖心场面正是该县深化拓展“374”文明提升工程,大力实施“强基工程”的生动实践。
宣讲接地气,移风易俗聚民心
“前年邻村小伙子李某结婚,买房买车,彩礼又花了20多万,父母借遍亲戚,负债40多万,现在还在还债。”在黄安镇的两场活动中,闫堡村党支部书记许鹏、何家村党支部书记冯庆柱身穿“红马甲”,化身为文明实践宣讲员,展开了“鹮乡有理”宣讲。他们结合农村实际,深刻剖析“高价彩礼、人情攀比、大操大办、铺张浪费”等陈规陋习的危害,引导村民算清经济账、人情账,让文明办事的理念直抵人心。
为激发群众参与热情,在宣讲中设置了移风易俗有奖问答,“你结婚时彩礼多少?”“现在彩礼涨到多少了?”“高价彩礼给家里带来啥负担?”
“我们年轻时结婚没有彩礼,现在少则6万,多的十几万,男方压力太大了!”村民徐日明率先举手,朴实的回答引发了群众共鸣。村民徐翠霞紧接着说:“应该提倡零彩礼!让新人不背债,日子才能过舒心!”10余名村民踊跃发言,道出对陈规陋习的反感和对文明新风的期盼。当场,县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的志愿者为参与活动的群众送上了奖品。
今年以来,该县大力实施“鹮乡有理”宣讲志愿服务项目,开展宣讲师大赛,培训文明实践宣讲员300余名,不断壮大理论宣讲队伍。在“强基工程”实施中,围绕移风易俗、明理感恩跟党走等主题展开宣讲教育,有效扩大了社会影响力。
文艺聚人气,声韵入耳触心弦
“这快板编写的有水平,农村确实需要警觉,不能跟风攀比。”在黄安镇何家村举行的强基工程文艺演出现场,村民徐翠霞一边看节目,一边和身边的群众低声讨论。引发他们讨论的是正在表演的音乐快板《移风易俗树新风》,说理透彻,朗朗上口,一下子就赢得群众好评。
今年以来,洋县为强化移风易俗工作力度,县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联合县文联、县文化馆举办移风易俗曲艺作品大赛,精选优秀作品搬上乡村舞台。县剧团创作排练的小品《168,一路发》,以“单亲母亲放弃十六万八彩礼,让彩礼变新人事业启动资金”的故事,演绎出文明婚嫁的幸福图景。小品在马畅镇安巷村、307社区等表演时,台下村民看得津津有味,鼓掌雷鸣。
为增加文艺演出阵容和节目类别,县音乐家协会主席翟志敏带领刘医民、廖丽萍、牟建军等县内音乐专业人士登台献艺,带来了小提琴、铜管乐合奏、电子琴等器乐表演,演唱孝老爱亲、爱国及县内原创歌曲,悠扬旋律与深情专业演唱赢得村民阵阵喝彩。
服务暖人心,文明实践树新风
“这样的活动太贴心了,不仅解决了我们老人出门理发的麻烦,还增强了社区凝聚力!”9月中旬,洋县307社区59岁的居民杨焕东摸着新剪的发型,对洋县爱心义剪活动发出由衷地称赞。今年以来,洋县爱心义剪志愿服务队积极响应强基工程号召,为300余名老人提供免费理发服务。
“在家门口不仅免费量血压,还告诉我怎么控血糖,这服务太贴心了!”10月18日上午,黄安镇卫生院在闫堡村开展义诊服务,村民闫建东测完血压血糖,对服务赞不绝口。洋县“强基工程”实施以来,县卫健局积极组织镇(街)卫生院医护人员就近为群众提供免费测量血压血糖、慢性病咨询服务5000余人次,发放健康宣传资料1万余份。
“翰墨传家风”是县书法家协会长期坚持的品牌志愿活动。今年以来,协会主席白新勇带领协会会员,累计开展活动近20场。他们根据村民需求量身打造了“天道酬勤”“家和业兴”“厚德载福”等1000余幅家风家训作品。
洋县“强基工程”目前形成了“文艺+宣讲+服务”模式,在洋州镇傥滨社区、东城社区、梨园广场等20多个村(社区)及群众集中区开展活动。各村(社区)同步利用文化惠民演出,开展“鹮乡有理”宣讲120余场,听众达2.3万余人。目前,287个村(社区)修订完善了《村规民约》,对红白宴席提出了参照标准建议。全县实施“鹮乡连理会”示范活动30多场,“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文明新风正在悄然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