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走进洋县 新闻中心 政府信息公开 政务服务 互动交流 专题专栏

洋县国家级省级文保单位简介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开明寺塔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

二00六年五月二十五日公布

陕西省人民政府立

开明寺塔

开明寺塔始建于唐开元年间,宋庆元年(1195)、清康熙年间修葺。塔通高31.2米,底边长6米。塔基为须座弥式。塔身底层较高,南北各辟一券门;内为小方室,边长1.5米,高约3米。二层以上层檐密叠,出檐较长,下砌菱角牙子;檐角微翘,缀风铃。各层每面当心间辟一小龛,共计48龛;除二层东西龛正中分别饰一小塔,共计94塔。龛内置佛像多佚。二、三层间砖雕龙凤、狮、麒麟及花卉等。塔顶叠涩覆钵形,置八棱刹柱及宝盖。整体建筑古朴雄峻,结构精致完美。保存完好,系汉中地区现存最早、最高的砖塔。1957年5月陕西省人民委员会公布开明寺塔为第二批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6年国务院公布开明寺塔为第六批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重点保护范围:绿化区以内。

一般保护范围:以塔为中心,环形水泥路以内。

建设控制地带:以塔为中心,87米为半径的圆内。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蔡伦墓和祠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

二00六年五月二十五日公布

陕西省人民政府立

蔡伦墓和祠

蔡伦墓为东汉造纸术的发明者蔡伦的墓地。蔡伦(?-121),字敬仲,桂阳(今湖南郴州)人,明帝永平末年入宫,和帝时为中常侍。兴元元年(105)改进造纸术,采用树皮、麻头、破布、渔网等材料造出“蔡候纸”。元初元年(114)封龙亭侯,安帝永宁二年(121)受陷自杀,归葬封地龙亭。公元151年朝廷为其平反昭雪,官方为其整修陵墓。该墓北距108国道约400米、南距西汉高速公路约600米处。墓地占地面积约3100平方米,坐北向南,前设祠宇,后为墓冢。现存封土为覆斗形,南北常27米,东西宽17米,高7米。前立明万历三十一年(1603)“汉龙亭侯蔡伦之墓”碑和清乾隆四十一年(1776)陕西巡抚毕沅书“汉龙亭侯蔡公伦墓”碑3通。墓域曾出土汉代绳纹砖瓦,灰陶罐等。另于1973年出土“太始五年(269)造”铭文砖数块。1957年5月陕西省人民委员会公布蔡伦墓祠为第二批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6年国务院公布蔡伦墓和祠为第六批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重点保护区:四周围墙以内。

一般保护区:东至东配殿后檐水向东23米。

南至拜殿前檐水向南60米至村民民宅后檐。

西至蔡伦南路边,北至北围墙向北40米至蔡伦东路边。

建设控制地带:同一般保护区。


陕西省文物保护单位

文庙大成殿

陕西省人民政府

二00八年九月十六日公布

陕西省人民政府立

文庙大成殿

该殿始建于明代,清康熙年间扩建,嗣后屡有修葺。占地面积约4500平方米,坐北朝南。据载,时文庙为四进院落建制,有万仞宫墙、棂星门、大成殿、启圣祠、圣亲殿等建筑,规模宏大、形制完备。现存大成殿和棂星门,花岗岩抱鼓石一对。院内有桂树、古柏各一颗。1982年公布为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8年公布为第五批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重点保护区:大成殿四周檐水以内。

一般保护区:东西从檐水向外各四米以内,南北从檐水各向外三米以内。

建设控制地带:同一般保护区。

陕西省文物保护单位

许家庙魁星楼

陕西省人民政府

二00八年九月十六日公布

陕西省人民政府立

许家庙魁星楼

许家庙魁星楼位始建年代不详,光绪元年(1875)修葺。平面方形,坐北朝南,面阔、进深各一间,重檐悬山顶,覆灰陶筒瓦,抬梁式梁架,檐下施斗拱。正面墙内嵌光绪元年维修魁星楼碑一通。中学院内西南角,存碑一通,方首,青石质,座佚,高1.08米、宽0.56米、厚0.10米,碑文记载乾隆年间修建文武正殿和每年演戏祭祀等事项,无年款。碑文楷书阴刻,15行、满行33字。对研究当地宗教活动情况和民风民俗有一定价值,对研究古代建筑风格有一定价值。1982年公布为县级保护单位,2008年公布为第五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重点保护区:魁星楼四周檐水以内。

一般保护区:魁星楼四周檐水各向外延伸7米。

建设控制地带:同一般保护区


陕西省文物保护单位

城隍庙戏楼

陕西省人民政府

二00八年九月十六日公布

陕西省人民政府立

城隍庙戏楼

城隍庙戏楼始建于明洪武四年(1371),成化年间洋县知县韩文增修,清同治年间毁于兵火,光绪年间重修。现仅存戏楼,二层,坐南向北,砖木结构。面阔三间14.1米,进深二间,歇山灰瓦顶,有脊饰,抬梁式构架。前檐施斗拱、垂莲柱,局部残留彩绘。1982年公布为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8年公布为第五批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重点保护区:四周檐水以内。

一般保护区:东至戏楼檐水向东2米处,西至戏楼檐水向西13.4米处,南至戏楼檐水向南4米处,北至戏楼檐水向北38.4米处。

建设控制地带:同一般保护区。


陕西省文物保护单位

醴泉寺大殿

陕西省人民政府

二00八年九月十六日公布

陕西省人民政府立

醴泉寺大殿

醴泉寺大殿始建于唐,元代及明弘治三年(1490)重修,清道光年间修葺。现仅存大殿一座,座东向西,砖木结构,面阔五间11.7米,进深三间10.6米,歇山灰瓦顶,砖雕花脊。收山大于一间,正脊较短,举折平缓。梁架为彻上明造,仍采用“大额式”做法。檐下置柱头科、角科斗拱,均为三踩单昂、前后檐各六攒,两山檐各四攒,布置疏朗。檐柱高2.6米,有显著“侧脚”、“生起”。砖砌台基,高约1米。有道光十年(1830)醴泉寺碑、二十六年(1846)醴泉寺南院产业碑、咸丰七年(1857)僧人墓碑等数十通。该大殿虽屡经后代修葺,仍保留有部分元代建筑风格。1982年公布为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8年公布为第五批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重点保护区:大殿四周檐水以内.

一般保护区:大殿檐水向南至12米处,东、西、南各向外延伸至40米处。

建设控制地带:东至檐水外40米处,南至檐水外24米处,西至檐水外坡根处,北至檐水外40米处。


陕西省文物保护单位

汤家庵千佛洞

陕西省人民政府

二00八年九月十六日公布

陕西省人民政府立

汤家庵千佛洞

该石窟寺建于嘉靖十四年(1535)。砖砌双室单窟,坐西向东,前后室以甬道相连。前室面宽约3米,后室面宽4.8米,通进深7.87米。后室高6米,四壁均以长35.5厘米、宽19.5厘米的方砖砌筑。砖面浮雕佛像138尊,一般高24厘米,宽14厘米;诸佛结跏跌坐于莲花座上,戴宝冠,身披璎珞,双手持元宝。西壁另有明嘉靖十四年“铭文砖三方。窟内尚存石碑1通、陶香炉1件;碑面刻莲花纹,无文字。”

石窟前为汤家庵,坐西向东。“始建年不详,嘉庆十九年(1814)、道光二十九年(1849)、光绪五年(1879)相继重。占地面积240平方米,砖木结构,正殿三间,厢房两间,佛台1座。殿内残留壁画。”1982年公布为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8年公布为第五批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重点保护区:以洞中心为圆心,五米为半径的圆内。

一般保护区:东至洞门向东50米处,南至洞门向南柏树处,西至洞门向西坎边,北至洞门向北柏树处。

建设控制地带:洞门向东、南、西各100米处。向北至150米处。


陕西省文物保护单位

谢村民居

陕西省人民政府

二00八年九月十六日公布

陕西省人民政府立

谢村民居

谢村民居位于谢村镇东韩村7组,大门坐南向北。据《中国文物地图集》陕西分册洋县卷载:“刘继德,清末当地豪绅。庄园平面近似长方形,占地面积约8000平方米,坐南朝北,由10余座四合院及花园、鱼池等组成。主体建筑均为砖木结构,悬山、歇山或硬山顶,施砖雕花脊或清水脊,抬梁式构架,檐下施斗拱。门窗均有砖雕或木雕人物、花卉图案,柱头雀替残留彩画。木匾多佚,现仅存1方,题‘节并松贞’四字。洋县正堂王氏书,宣统三年(1911)款。”

1982年公布为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8年公布为第五批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重点保护区:四周围墙以内。

一般保护区:四周围墙以内。

建设控制地带:四周围墙以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