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走进洋县 新闻中心 政府信息公开 政务服务 互动交流 专题专栏

洋县革命英烈简传——王燮

王燮

王燮1911—1934)1911年出生于洋县城内盐店巷一个普通居民的家庭。父亲是县城一家棉花店的行户,母亲是家庭妇女。1927年,王燮在洋县高等小学上学期间,就开始阅读革命书刊。1929年在高等小学毕业后,即入当时人称“革命摇篮”的洋县中学(洋县秘密党组织发源地,也是中共洋县秘密县委机关所在地)就读。

王燮自小机灵聪敏,好学上进,获得革命书刊之后,如饥似渴地从中寻求革命的理论、方法与道路。他随身暗藏一本《社会科学概论》,有空就读。革命的理论为他奠定了革命的思想,指明了革命的方向。在中学时期,他的大部分作文都放眼社会,抨击时弊。进步老师极为得意,对他的作文先后挥笔批道:“文如流水”“意能中的”“辞连理顺”“颇有见地”“用笔轻而灵,用意清且真”“笔路大方,文思超脱”“议论处见识过人,用笔处文法不密。”在他遗留下的一本作文中,第一篇便题名为《贪官污吏说》。在这篇文章中,王燮写道:“人民之痛苦,莫过于有贪官污吏;地方之扰乱,亦莫过于有贪官污吏。横征暴敛,蚕渔百姓”……“倾覆社稷,危殆国家,皆其所致也”主张“廉洁者从而赏之,贪污者因而毙之”在《人能咬得菜根即百事可做说》一文中,王燮写道:“人若咬得菜根,则可以养成坚忍耐劳之性,淡泊吃苦之能,凡百事业,一负责任,不畏难,不苟安。果如此也,何事不能作,何事无成功。若不能吃苦,不甘淡泊,恶劳好逸,则百事失败”。他在另一文中写道:“吾国以开化最早之邦……反沦没小国御下,受人侵略压迫,此何以故?!”1930年他为妹妹王平彦写的宣传红五月活动稿件中,回忆北洋军阀政府接受日本提出的二十一条条件,指出:“这是我们国家,我们民族的奇耻大辱”。可见王燮在青少年时期,即忧国忧民,树立了以天下为己任的志向。

1930年初,王燮转学到汉中,在陕西省立第五师范学校上学。当时的第五师范学校恰是中共活动非常活跃的一个学校。王燮就在这一年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并担任党小组长。

王燮入党之后,常以忘我的精神紧张为党工作。当时处于白色恐怖时期,他受中共陕南特委指示,组织党员王辛德、吴建昌、赵文藻等在汉中一个小房间,秘密刻写油印党的指示、宣传提纲、苏联情况和向外发行的传单、宣言、代电等文件,往往通夜工作,翌日拂晓又赶回学校。

在革命斗争中,王燮表现勇敢、果断。在五师上学期间,中学巷里,夜间常常发生左派和右派之间的激烈争斗,有时形成械斗。在党小组会上,王燮坚定地提出,“要用血的斗争去制服他们(右派)”。他携带手枪,挺身而出。那时,学校内外,常有反动军警、便衣特务,侦缉革命师生。党员和进步师生就提出一个口号:“把脑袋拴在腰带上干!”同志们说:“王燮就是提着脑袋干革命的英勇战士”。他不仅勇敢,而且机智。在学校,他是模范学生,在校外,有时是“小贩”,有时是“农民”。知情者赞他“不是王燮是王变”。一次,敌人进行大搜捕,在党的机关存有大量党的文件和革命书刊,他便和女党员赵文藻扮做兄妹,假装到郊外去给祖坟烧纸,瞒过警察特务的眼睛,巧妙地将文件和革命书刊运至汉中城外的安全地带。

1932年,王燮在上级党组织的领导下,先后在汉中五师等几个学校组织学生罢课、教师罢教,还上街游行,使国民党反动当局十分震惊。在一个天气阴森、寒风飕飕的下午,国民党汉中警备司令部派出一支军队,持枪冲入学校,抓捕王燮等共产党员。王燮当时还在上课,他发现这一紧急情况后,纵身跳出教室窗子,又在战友的协助下,越墙而去。国民党汉中警备司令部扑了空,随即下令通缉王燮,并以三千大洋悬赏。

1930年11月,陕南党代会在南郑县龙岗寺召开。王燮作为洋县党代表参加了这次会议,并被选为中共陕南特委委员。1931年上半年,王燮还担任了中共陕南特委交通员。

王燮在短短一两年便成长为党的一名优秀领导成员。他的工作也由在洋县、城固、汉中领导学运,发展到在陕南进行党的建设和开展武装斗争。

他受陕南特委派遣曾指导洋县党的组织建设工作。

他在特委担任交通期间,只身一人,出入险境。1931年,为完成特委交给的和陕西省委取得联系的任务,他从洋县进山,经由佛坪,翻越秦岭,抵达西安。当时西安瘟疫流行,每日死人很多,他不顾个人安危,圆满完成了党的任务。随后又奔波于安康,仅6天时间,即完成党交给的联络任务,知道这件事的同志,都叫他“飞毛腿”。

1932年春起,王燮先后在洋县良马寺、城固县斗山一带开展武装斗争。是年12月,徐向前将军率领红四方面军经陕入川,途经城固升仙村一带。王燮立即前往联络。徐向前亲自接见了王燮,作了勉励,并赠送给地方长短枪100多支,使王燮受到极大鼓舞。他按照红军首长的指示,更加积极地开展武装斗争。12月11日夜,红四方面军陕南第一游击大队在城固县北区升仙村何家祠堂成立,王燮任政委。他和大队长张仁俊、副大队长胡哲,率领游击队在城固、留坝、南郑、洋县活动了两个多月时间,打击了当地封建地主及其武装,牵制了部分国民党军队对红四方面军的追击,对红四方面军经陕入川起了掩护和支援的作用。

在此期间,游击队与国民党政府军杨永贵部激战于城固县北,王燮被俘。他乘黑夜之机,挣脱绑缚逃脱。敌人跟踪追赶至城固板凳河边。王燮急中生智,脱掉破鞋,置于河边,迷惑了敌人,始得逃脱。时为严冬季节,他在雪地里赤脚走了一整夜,野刺荆棘,刺得他遍体鳞伤。次日拂晓,逃至农民邓全德家中,已经病卧不起。农民邓全德知情后,深表同情,为王燮改装农民模样,以破被蒙头,用滑竿抬送至洋县王燮家中。王燮为革命出生入死,伤病初愈,又立即投入战斗。

1933年4月8日,红二十九军第二游击大队在城固县斗山成立。王燮又担任这个游击大队的政委。他和大队长杨维三率领游击队在洋县、城固、南郑边区一带打击土豪恶绅,开仓济贫,进行了多次战斗。

1933年5月,陕南特委派王燮去川北与红四方面军联系。他像往常接受党的任务一样,二话没说,立即整装出发。这年,王燮23岁。

其父王嗣友,因儿子王燮参加革命活动而受国民党政府的多次迫害和监禁,他毫无怨言但是想起儿子常年无有宁日,一家人难得团圆,怎能不苦苦思念。王燮的母亲方氏,想起儿子离家出走,终年奔波,订婚虽早,至今尚未成婚,常常彻夜难眠。王燮的战友们,也无不挂牵着踏上征途的同志!

然而,王燮入川之后不幸去世。后来,被党和人民政府追认为革命烈士。

王燮,虽然只活了23岁,为党仅仅工作了四五年时间,但他暂短的一生,是光辉灿烂的一生,是了不起的一生,是令人永远怀念的一生。他的芳名不仅永留洋县、城固、汉中和安康,而且永留西北红军的历史中。